苏州消费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时装大赛为何看不到时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 09:15: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潮流资讯超级兴旺,国际潮流趋向唾手可得,青年设计师们也应该在应用宝典的同时,将盛行——这个时装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表达出来。否则同样的一套设计今年参赛能够获奖、明年参赛依然能够获奖,让观众颇感穿越,假如欣赏却找不到盛行元素,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吸收人?

在前一阶段为提升设计师的整体设计思绪,提高大众审美获得了不小的功劳。往常,21世纪曾经走过10年,十二五曾经开年,对美的请求也要再提升一步了,希望我们的时装大赛舞台上愈加多彩、愈加时兴。固然不等待在十二五期间可以看到拉夸、KENZO那样的颜色巨匠呈现,但是至少应该起步了。

终年工作在一线的设计师,对潮流有着敏锐的把握,作为评委她看重的除了是设计的完好性,还有设计师对潮流的把握才能,赞同的七号作品笔者也十分喜欢,由于笔者在其中看到了彩条、彩色突变两大将来针织盛行元素,固然在外型上略显缺乏,但足以让人兴奋。可惜在时下的时装设计大赛中,观众们很难看到具有潮流亮点的设计作品。

这些20岁出头的选手们,为什么偏爱无彩色,而且不谋而合地要选择无彩色系呢?为什么设计很整体,却没有交融盛行元素呢?讲究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大赛的选拔体系上寻本溯源。是不是能够这样了解,选手们放弃的一定是在以往大赛中不被注重的?



与以往大赛过后评委们纷繁在缺乏中发掘闪光点作风的赞歌式点评不同,此次行动在目前各种大赛缓步前行的状态下似乎有些辛辣,但其实每一个观众,以至参与者都明白这看似大胆的点评一语中的,让大家感到清新透彻。

几年前,时装设计大赛的舞台上也曾经是百花齐放的,只是圄于学生设计程度以至是时装设计的教学程度、社会审美程度的局限,这种百花齐放常常夸大得有些雷人。偶有可以让一组参赛作品构成系列,并构成美感的作品,便能够轻松入围。让几套服装具有系列感,假如还达不到形散神聚,那么选择相同色系可谓捷径。特别是最容易被人承受的无彩色系列,特别是高级灰。

业界曾高呼的时装教育要培育应用型人才也对学生们的创意起到了收敛作用。20来岁的青年设计师们,创意义维还没展开,就从适穿性起步了。

雷人的作品倒是越来越少了,精彩的创意也越来越少了,时装大赛的T型台上,更多的屡有斩获的少年老成滋味的衣服。找到了成衣、系列感、灰色彩这三条捷径,无论是指导教师、参赛选手都仿佛得到了一本获奖宝典,再加上评委也颇为受意,让无彩色系屡试不爽,愈加强调了宝典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sz315.cn ( 版权所有:苏州工业园区布加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 10223078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