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运河遗产小道:自行车旅行经典路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1 15: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运河遗产小道:自行车旅行经典路线

         "大河小道",一个新的名词,2009年6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第一条大运河遗产小道在通州段奠基,这也标志着开辟一条只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大运河遗产小道”的理想开始变为现实。目前这一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呼应。
         2010年8月5日,杭州成立了运河(河道)学研究会,86岁的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担任顾问。2006年5月,正是罗哲文、郑孝燮和朱炳仁三位先生发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拉开了大运河申遗的序幕。
         罗哲文老先生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骑上一辆车,就当做是一个住在河边或者倾心运河的人,在运河边徜徉。”如今他的理想实现了。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对于大运河的向往。


2010年8月6日,86岁的文物专家罗哲文骑行在大运河杭州段的遗产小道上。


     刘纮魁,一名向往运河的人,成为实践小道骑行的探索者。2009年4月,他从北京通州起程,一路沿河骑行近2200公里,历时35天,平均日行70公里,拍下了6000余张照片,抵达杭州三宝船闸。一路上,他都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小道位置。他认为骑行小道是一个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文化遗产的途径。


正在绘制中的大运河遗产小道。

         “大河小道”,全称大运河遗产小道,英文译名Grand Trek,缩写为GT,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齐欣首先提出。它北起北京白浮泉,中途分别西经河南洛阳(隋唐通济渠),东经山东南旺,南抵宁波镇海招宝山甬江口炮台,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道。它将把大运河沿岸的现有道路串连起来。但它并不是已经成型的,而是需要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行走和定位去贯通的。它是通过户外的时尚概念,弘扬一种“探索”、“分享”和“奉献”的精神,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过程中。

  “大运河到底有多长?有没有可能将运河沿岸的道路串通起来,形成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道。这条小道将北至北京,南至宁波,沿大运河长达2000公里,可以让对运河有感情的人们在这条绵延的小道上穿梭。”这一开始只是齐欣的一个想法,但当他将这个想法与别人分享时得到了无一例外的赞同和兴奋,只是他需要自己先行动起来,一段段地骑。

  “大河小道”的概念在2010年开始更加广泛地推广开来,“大河小道工作室”营运而生。这个活跃群体以志愿者的形式自发地开始建设有关大河小道的百度百科、博客、网站、组织相关的骑行活动。大河小道带动了一大批的活跃分子,靳秒因为受到小道的启发,决定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为“大运河遗产小道的美学意义”。大河小道将是对于一种生活方式和终极理想的追寻,有关探索、激情及分享,应该能够更好地吸引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人来体验大运河文化遗产之美。(来源人民日报 )


2010-08-18日, 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11名师生、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6名大学生以及2名“大河小道工作室”成员组成的自行车队从宁波天一阁出发,沿着西塘河向西进发。这标志着为期6天的京甬两地大学生大运河(宁波段)骑行活动正式启动。这也是“大河小道”骑行活动在全国的首站活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sz315.cn ( 版权所有:苏州工业园区布加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 10223078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