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onsume 于 2013-3-6 13:56 编辑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2012年3月,星巴克在美国的两款甜点被曝用胭脂虫当着色剂,专家称或令哮喘者过敏。2012年4月,星巴克表示停用该着色剂。
企业简介
部分星巴克店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星巴克还打算调低在全球开设4万间店的长期计划,迄今已开了逾1.6万间。
星巴克的分店多数是总公司直营的,星巴克公司内也有对于外资投资的一些禁令,但这些规定也有例外。在大中华区的星巴克大多数是合资的,台湾区星巴克是由统一企业与美国星巴克合资的,上海及华中区的星巴克是由台湾统一企业、上海烟草集团以及美国星巴克合资,北京与天津星巴克是由北京美大星巴克公司经营,而广东、香港及澳门的星巴克则是由美心集团及美国星巴克合资的Coffee Concepts HK Ltd 经营。星巴克总公司倾向加码这些地区的持股,取得更大的主控权。沈阳、大连等城市的星巴克则是星巴克总公司的直营店。星巴克咖啡国际公司总裁约翰·卡尔弗近日在2011APEC中小企业峰会表示,希望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国家,在2015年星巴克将在中国大陆开设门店达到1500家门店。
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企业使命使命宣言
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同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
指导原则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
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发展历程诞生故事
星巴克,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从不打广告,却在近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巨型连锁咖啡集团,其飞速发展的传奇让全球瞩目。星巴克不仅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奇迹演绎得淋漓尽致,它背后还隐藏着感人的故事。
历史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2005年9月,公司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专门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特别是帮助中西部贫困的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其中首笔捐赠已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西部园丁培训计划”。
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中华区总部,主要负责星巴克大中华区战略发展、市场开拓和营运等事务。
星巴克(Starbucks)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迪克》的主人公。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星巴克咖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除咖啡之外,星巴克也提供诸如茶(不管热的还是冰的),馅饼,蛋糕等。有些星巴克店甚至位于超级市场,书店这样的本地商店里(星巴克公司并没有经营这些超级市场或者书店)。到2006年2月为止,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9000家连锁店,分布在在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环太平洋地区。
星巴克全球历史和数据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第一家店,开始经营咖啡豆业务。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先生加入星巴克,并担任市场和零售总监。
1987年,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并开出第一家销售滴滤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
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星巴克推出速溶咖啡Via,仅用10个月便实现1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并建立4万多个销售网点。星巴克在全世界39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145000名伙伴(员工)。
2001年7月3日第三财季,星巴克实现利润2.79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6美分;上年同期利润2.079亿美元,合每股收益27美分,其中计入了合每股2美分的重组支出。
中国发展
中国大事记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
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
2000.5进入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店 程大稳拍摄于2008年5月,星巴克中国区分部
2002.8进入中国澳门,开出第一家店
2002.10进入华南,在深圳中信银行开出华南第一家店
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正式进驻宁波天一广场VB区,号称亚洲最大的星巴克旗舰店,也有个说法是全亚洲最大的水上星巴克。
2003年9月26日,星巴克进驻南京,第一家店位于南京东方商城。
2004月8月23日,星巴克在广州好世界广场开出第一家店。
2004年11月28日,星巴克在常州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泰富百货店”
2005.4进入青岛,开设中国第一家独资店
2005.9进入东北,在大连开设东北第一家店
2005.9进入西南,在成都开设西南第一家店,并设立星巴克西区总部
2005.9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帮助改善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
2005年底,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负责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营管理
2006年1月12日,开设重庆第一家店,坐落于沙坪坝王府井百货。
2006.10收购北京美大有限公司多数股权,获得北京和天津地区营运权
2006.11进入西北,在西安开设西北第一家店
2010年9月16日,星巴克正式登陆湖南长沙,位于五一广场王府井和东塘平和堂的第一和第二家店同时开业。
2010年9月28日,星巴克落户美丽的榕城福州,选址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随后陆续开设了金融街万达店和仓山万达店。
2010年11月17日,星巴克落户济南,在贵和商厦开设济南首家分店,并在随后陆续开设了万达店,恒隆店,和谐广场店。
2010年12月31日,星巴克在厦门的首家店开始试营业。其号称为全国最大、有4层楼、400平方米的店,位于鹭江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该店于1月5号正式营业。现已开放另外三家分店,分别为:SM新生活广场店、磐基中心店以及厦门筼筜路店。
2011年4月23日,星巴克在浙江温州时代广场开设第一家店
迄今已在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8个城市的250家门店。
2011年3月8日 星巴克更改了新的标识,把以前星巴克标识上的英文Starbucks和coffee两个词移除,长发双尾美人鱼图案成为唯一的识别符号。
2011年4月28日,星巴克进入云南昆明。
2011年4月30日,星巴克在江苏徐州金鹰购物中心一楼正式开业。
2011年6月11日,昆明柏联店开业。2011年6月12日,昆明金鹰购物中心店开业。
2011年8月7日,合肥星巴克淮河路百盛店开业,并相继推出包公主题咖啡杯,“包公杯”成为全球首款以人物为主题的城市杯,此外还将计划年内在合肥开设20家门店。
2011年4月,星巴克签约镇江万达广场,并与万达广场同时于2011年8月12日开业。
2011年5月,星巴克在江苏省南通市文峰大世界一楼,并与中南城同时在11月20日开业
2011年9月20日,星巴克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方百货店开业
2011年9月26日,泰州首家星巴克中国医药城开张,万达广场店计划在11月份开张。
2011年11月11日,廊坊万达星巴克店开业
2011年11月18日,河南第一家星巴克——郑州国贸360店正式开业
2011年12月1日,星巴克哈尔滨道里松雷店开业
2011年12月2日,星巴克湘潭建设路口步步高广场店开业
2011年12月23日,唐山万达星巴克店开业
2011年12月30日,星巴克潍坊泰华广场店开业
2012年1月20日,星巴克保定先天下店开业。
2012年8月8日,南昌星巴克开始试营业.
2012年8月17日,江苏淮安金鹰(淮安第一家)星巴克开业。
2012年8月17日,江苏淮安万达星巴克开业。
2012年9月1日,广西南宁华润万象城星巴克开业。
2012年9月29日,福建泉州浦西万达广场星巴克开业。
2012年9月30日,江苏省南通启东市人民桥店和环球大厦店同时开业
2012年10月8日,星巴克在中国推出了“早安闹钟”
2013年1月,吉林省长春市星巴克在欧亚卖场、红旗街万达广场开业。
2013年1月26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星巴克入住北大街文化街区,成为泰州第四家,江苏省首家市辖区级星巴克连锁店
2013年1月,进驻海南省海口市国贸玉沙京华城。
2013年2月,进驻山西省太原市茂业百货。将在3月1日开业。
海外市场扩张
星巴克选择了亚洲作为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是因为:1.亚洲对星巴克扩大市场占有率很有帮助;2.亚洲可以成为星巴克优质阿拉伯咖啡豆的来源地;3.星巴克在亚洲很容易具有公关优势。
星巴克进军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是:1.欧洲具有浓厚的咖啡文化;2.欧洲咖啡客的悠闲使那里的经营者很少考虑变革和发展现代经营理念,这给星巴克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瑞士作为国际中立国家,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排外思想并不严重。因此,瑞士对星巴克的欧洲市场举足轻重。如果星巴克不能在瑞士立足,那么征服其他市场的计划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让“固执”的欧洲人喝蕴涵美国文化的咖啡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星巴克在攻坚欧洲市场的时候,就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不急躁,不放弃,执着地推广着自己的咖啡和文化,最终获得了成功。
跨国企业在海外立足的根本是入乡随俗,实行本土化经营。咖啡是西方的,星巴克是美国的,而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却是全世界的——这正是星巴克在全球化过程中巧妙运用本土化策略的结果。在中国和日本,星巴克让本来对咖啡并不熟悉的东方人品味出了“东西合壁”的美妙感觉,从而醉心于星巴克;在欧洲,星巴克让对音频“保守且挑剔”的英国人从咖啡中喝出了下午茶的韵味。这便是文化融合的力量,是本土化的高明之处。星巴克是带着其独特的咖啡文化进入一片陌生市场的,但正是在陌生的市场中,星巴克丰富了自身,让顾客置身于星巴克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鲜感觉,这就保证了星巴克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拓无往而不胜。
企业荣誉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美国号称高科技公司摇篮的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作为一家传统的咖啡连锁店,1996年8月,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发展,舒尔茨飞到日本东京,亲自为第一家海外店督阵。之后,星巴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并进入中国台湾和大陆。有了强大的资本后盾支持,星巴克的经营一飞冲天,以每天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快速扩张。自1992年上市以来,其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利润平均增长率则达到30%。经过10多年的发展,星巴克已从昔日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达到近一万家的“绿巨人”。星巴克的股价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 等大型公司。星巴克公司已成为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拥有者,它的扩张速度让《财富》、《福布斯》等世界顶级商业杂志津津乐道。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二。
成功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更多的新顾客的机会太诱人了,窗子不可能不打开。但舒尔茨的每次破例都伴随着“内心挣扎”:“我们可以把底线放到什么程度而不丢失自己的灵魂?” 位于成都民俗街区宽窄巷子内的星巴克门店
“这有点像是婚姻。”他自问自答,“关键在于配偶的选择。你事先的了解越是做得充分,两人的关系就越有可能处好。如果你想也不想就跳进去,那就是把自己置于失败的极大风险中了。”当前星巴克有不到10%的店铺是特许加盟的连锁店。
虽然不赞同加盟模式,但在直营渠道的拓展上,星巴克寻找一切机会。1990年星巴克开通了800电话,通过邮购建立了全美销售网络;1993年起星巴克在巴诺书店开设业务,400多家巴诺图书连锁店内只提供星巴克咖啡。此类合作风险小,安全体面。
早期依靠自主投资直营店、滚动发展的扩张速度显然不如特许加盟。但是日积月累,由于盈利状况不错,星巴克如今拥有超过9500家连锁店——在加利福尼亚州就有1400多家店,每天还新开5家。被对手称为“掠食者”的舒尔茨表示“最终目标”是25000家。
产品多元化而不降低品牌形象
咖啡是一种古老的消费品。然而,星巴克却提供了与众不同、持久的、品牌高附加值,而且不采用常规的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作为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在过去若干年中星巴克广告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并在这样的投放基础上跻身全球品牌百强。
星巴克产品的市场定位并非所有的咖啡饮用者,口口相传的效果比广告的影响力更强。“品牌是终身事业。品牌活在我们员工与上门的顾客的互动中。”舒尔茨对于新产品(比如冰淇淋)的要求是:“强化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展顾客与品牌核心价值之间的情感联系。”
星巴克有衡量新品的简单方法:客户评价。因为他们能够感到新产品或服务与星巴克品牌的关系,比如说,客户不认可咖啡与冰激凌口味的不一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