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处理过的翡翠是指:天然翡翠经人为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结构、颜色或透明度等天然性质发生改变的翡翠。商家一般将其分为翡翠B货和翡翠c货。
一、翡翠A货、B货、C货的定义
(1)翡翠A货:指天然产生、未经人为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其内部结构或有物质带入带出的翡翠。经过传统工艺的弱酸、弱碱去脏,注蜡的翡翠也为翡翠A货。
(2)翡翠B货:原本种水、颜色较差的翡翠经过强酸、强碱浸泡,使其种水、颜色得以改善,与此同时,翡翠的原始岩石结构也遭到了破坏,并伴有物质带入或带出,这样的翡翠称之为翡翠B货。
翡翠B货的标志是翡翠的天然结构遭到了破坏,矿物颗粒间胶结强度降低,并伴有Fe、Mn等物质带出。为掩盖被破坏的结构、增大翡翠的强度,翡翠B货经常用有机胶或无机胶作充填处理,但充胶处理不是翡翠B货的必然步骤,也不影响翡翠B货的定义。
(3)翡翠C货:无色或浅色的翡翠经过人工染色称之为翡翠c货。染色手段有多种,既有破坏结构的染色,也有不破坏结构染色,但色素都只存在翡翠的裂隙之间或品间。翡翠经常染成绿色、红色、黄色或紫色。
二.翡翠B货物理方法鉴定
(1)光泽:翡翠A货表面经抛光后,平整如镜,具较强的反光性,为玻璃光泽,翡翠B货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而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呈麻面光泽;翡翠B货充胶之后表面为树脂光泽,无灵性;如翡翠B货充胶之后再抛光,在充填的凹坑处仍可见树脂光泽光斑,整体呈树脂光泽与玻璃光泽混杂。
(2)颜色:翡翠A货颜色自然、有层次感;翡翠B货的颜色是本色经去色后形成的,鲜艳而泛黄。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
改变,所以翡翠B货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混沌一色。
(3)结构:可以制作翡翠B货的翡翠原料,一般多为含杂质较多且结构松散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
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和表面水渠网,内部裂纹为锯齿状的张裂纹。在透射光条件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严重影响了通透性;在反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网纹清晰可见,失去了翡翠原有的玻璃光泽。
(4)气泡:充胶的翡翠B货在表面层或裂隙处的胶体可见残留气泡。
(5)杂质:翡翠A货经放大观察,有时见黄色、褐色、黑色的杂质;翡翠B货相对纯净,找不到杂质。
(6)荧光性:翡翠B货有均~中等的黄绿色、蓝绿色荧光。
(7)热反应:翡翠A货800℃以下不熔融,充胶翡翠B货加热200~300℃后发生碳化。
(8)密度:理论上翡翠B货密度比A货略轻,但此点缺少实际操作性,因为翡翠的密度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
三、翡翠B货显微镜鉴定
翡翠B货的物理特征鉴定是不可缺少的,但翡翠B货的鉴定关键是对翡翠的结构进行鉴定,根据翡翠的结构是否被破坏,来确定翡翠B货。翡翠B货
的结构具有不均匀性,裂隙发育位置及浅层结构遭受破坏程度大,而无裂位置及中心部位结构遭受破坏程度小,翡翠B货结构与翡翠的原始结构状况及制作过程中的酸的浓度、时间、温度等都有关系。鉴定B货翡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镜下对翡翠结构、裂隙和表面特征的鉴定。
1.翡翠B货内部结构特征
翡翠A货具有镶嵌、交织等结构,所以翡翠有很好的韧性和较高的硬度,经过化学处理后破坏了这种结构,由原来的紧密镶嵌交织状态变得松散支离的网状结构,严重者达到角砾状结构,翡翠B货网状结构特征如下:
自形、半自形的硬玉矿物晶体形态由于溶蚀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圆化,矿物晶体之间原本紧密镶嵌结构变得松散。镜下所见网状结构是矿物晶体结构被破坏,硬玉矿物颗粒与周边介质折射率不同所形成的一种光学效应。网状结构中如没有胶结物充填,这就使得翡翠结构变得疏松,从而降低了翡翠的韧性和比重。
2.翡翠B货裂隙特征
裂隙也是翡翠的结构薄弱部分,更是翡翠B货溶蚀和充填掩盖的主要部分,也是鉴定B货的重要之处。
(1)裂隙特征:翡翠原生的裂隙分为张性裂隙和压性裂隙(压剪性裂隙),经强酸溶蚀后,张性裂隙周边矿物溶蚀脱落,加剧了裂隙的宽度及深度和边界曲折程度,出现更多分支,压性裂隙变化不是很明显。
(2)裂隙充填特征:翡翠B货被充胶后,充填聚合物沿扩大的裂隙和品隙以及解理缝隙充填注入,构成胶质基质,但它与翡翠原来的矿物胶结物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光极弱,高倍镜下呈云雾状。聚合物可以见到圆状气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