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轴还是后轴?更换新轮胎次序因人而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6 23:0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换轮胎几乎是每个车主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说,新胎必须安装在前轮;也有人说,新胎应该安装在后轮。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呢?
         轮胎厂家建议各不相同
       日常用车过程中四个轮子的磨损情况有差异,所以很少有人会同时更换四个轮胎。最常见的是同时更换一根轴上的两条轮胎,因为同轴上两条轮胎的磨损情况相差不多。
       轮胎专卖店通常都会建议车主将新胎安装在前轴上,理由是前轴负责转向,需要更好的抓地力。但是轮胎厂商却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锦湖轮胎官网建议将较好的轮胎安装在前轴上,这也是网上大部分车友的主流观点,原因是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驱结构。而米其林官网上则建议将新轮胎安装在车辆的后轴上,理由是新胎能够提供比旧胎更好的湿地抓地力,而且,当新胎安装在后车轴上时,可以减少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甩尾的风险。
       其他著名轮胎品牌如普利司通、韩泰、邓禄普等官网,没有对新胎具体应安装在哪根轴上有明确建议。
         用车环境决定安装哪根轴
       “将新胎安在哪根轴上要视情况而定,并不一定必须装在前轴上。”经营轮胎店20多年的章老板说,前轴和后轴引发的危险类型不同,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危害也不同。所以普利司通等轮胎厂商并没有明确指出新胎该安装在哪根轴上。
       目前主流的家用车辆都采用前轮驱动结构,前轮负责驱动和转向,并且前轮承受了70%以上的刹车力,所以正常情况下前轮的磨损情况会比后轮严重,发生爆胎的概率也大一些。前轮一旦爆胎,车辆转向将受到影响,很容易失去控制并发生侧翻事故。所以大部分人选择将新胎安装在前轴上。
       后胎主要的危险不是爆胎,而是车辆发生侧滑和甩尾。后轮失去抓地力是造成转向过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较严重的旧轮胎显然更容易失去抓地力。米其林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才建议将新胎装在后轴上。
       章老板总结说,新胎的安装方式应该根据日常的驾驶习惯和路况来决定。如果经常开在拥挤的城市道路范围内,车速不快,显然甩尾的几率不大,而前轴爆胎引起的转向失控显然危险更大;而如果喜欢开快车,经常跑高速的车辆,“前新后旧”引发甩尾的概率远远大于爆胎的概率;还有就是后驱的车辆,湿滑天气本来就容易发生甩尾,最好还是安装在后轴上。
         隐患胎和备胎安装在后轴
       假如我们行车至偏远地区发现轮胎存在鼓包、破裂等爆胎隐患,但又不能及时更换时,最好将隐患胎暂时换至后轴上。这时只要降低车速,行车稳健,车辆发生甩尾的几率就大大减小,即使爆胎也不至于出现失控的状况,不失为降低风险的一种做法。
       如果有备胎则最好换上备胎,但是由于大部分车型所配备胎都非全尺寸轮胎(比原装轮胎小),所以并不能代替正常轮胎长时间行驶。
       备胎也应该安装在后轴上,备胎的充气压力比正常轮胎要高,很多车用的还是有胆备胎,装在前轴上会影响转向和制动。并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备胎不要和润滑油等油品放在一起,以免老化产生安全隐患(插嘴:喜欢将用剩的机油放后备厢的车主该改改习惯了)。
         如何选择新胎
       选购轮胎时不能因为个性或者个人喜好而随便选择。购买时,应认准与原轮胎相同的规格、型号、品牌和胎面花纹设计。这样才能享受到更为安全惬意的驾乘体验。
       对于新胎的选购,多家轮胎厂商对同轴轮胎提出了“八同”原则:
       规格相同 不同规格的轮胎其充气后外直径和断面宽都不一样,装在同一车轴上则负荷分布不一样。
       结构相同 因子午线胎和斜交胎的胎体结构不同,其缓冲性能、周向变形都不一样。两种轮胎混装在同一轴上,承受的负荷必然不一样,磨耗也不一致。
       材质相同 材质主要指胎体帘线的材料。例如,全钢子午线轮胎和纤维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厚度、帘线强度、散热性能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混装在一起影响使用效果。
       层级相同 层级是轮胎的负荷级别,同时确定了相应的气压标准,负荷能力不同的轮胎混装在一起,充气压力不一致,轮胎的变形也不同。
       花纹相同 轮胎的花纹不同,不仅磨耗有差别,而且与地面的附着力也不一样,汽车左右轮胎花纹不一致,会影响汽车的平顺性,紧急刹车时会出现单边和甩尾现象。
       品牌相同 生产厂家不同,轮胎的轮毂尺寸、胎面宽度、花纹形状、帘线材料都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品牌的轮胎混装在一起会影响使用效果。
       气压相同 气压由层级而定,层级相同的轮胎应保持气压一致,气压不一致会导致轮胎变形不同。
       负荷相同 装配同一种负荷能力的轮胎,使其负荷能力相同,可以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sz315.cn ( 版权所有:苏州工业园区布加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 10223078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