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不能只是舞蹈圈的人在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14:44: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舞剧,居然让众多以前并不了解舞蹈的普通观众为之感动落泪,甚至连剧场工作人员都为之吸引。就连北京舞蹈学院管厕所的阿姨都好奇地出现在了剧场里:“真奇怪,两个小时,怎么都没人上厕所?到底是什么演出这么抓人?我也想看看。”

       这是上周在北京舞蹈学院演出的舞蹈诗剧《沉沉的厝里情》现场的一幕。年轻的女导演靳苗苗带领着她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用肢体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闽南风情的故事,也让舞蹈成了可以沟通所有人的语言,让艺术重新回归于平常人间。


《沉沉的厝里情》

       这个用肢体语言讲述的故事并不深奥。在一个离家的游子对自己故乡闽南的感怀中,清秀靓丽的闽南少女,粗犷剽悍的闽南渔夫,温柔热辣的闽南少妇,混合着扑面而来的大海气息,跳得令人心旌意摇、舞得让人心旷神怡。而故事的主角“我的阿嬷”阿月,她的童年、初恋、婚嫁、持家、相思……更是让所有的人都懂了,甚至哭了。茫茫大海,沉沉思念,化作默默的背影;生离死别,魂牵梦绕,凝成撕心裂肺的一句“回家吧!”一刹那,就让人热泪纵横。

       其实导演靳苗苗是个北方姑娘,但因为长在厦门,对闽南文化了解很深。“那里是有寡妇村的,男人很多是渔民,拜拜妈祖一走,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去那边采风时,有时候觉得面对大海真的很可怕。男人们都在船上,船一翻,一个家族就只剩下了女人。演出中最后一幕的呐喊其实是在说,我在等你,你人回不来,魂也要回来啊!”就是这样的心灵召唤,化作了饱含情感的肢体语言,一记一记夯到人的心上。虽然这样的文化是遥远的,陌生的,但亲情、乡情、爱情,这样的情感却是共通的。难怪有人看完演出后,眼圈红红地说:“想家了。”

       “舞蹈,不能只是舞蹈圈的人在看。”靳苗苗总这样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初衷,才让这样一台舞蹈“曲高不和寡”,平易且动人。就像杨丽萍的《雀之灵》,邰丽华的《千手观音》,不需要观众有专业的舞蹈知识,但却完全能够领会艺术家想要传递的情感和力量。“舞在于浅显,意在于精髓。”作为一种超越语言的艺术,舞蹈本就应该让更多的人能懂,而不是将普罗大众拒之门外。

       让艺术家专家赞赏肯定,让普通观众也如痴如醉——这样的作品,在我们的舞台上,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音乐圈、舞蹈圈、戏剧圈、戏曲圈、美术圈……一个个圈子,隔开了所谓的“专业”和大量存在的“外行”,也隔绝了艺术的生命力。其实,人类从直立行走,就开始舞蹈;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歌唱;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绘画……艺术,源于人类表达和沟通情感的渴望,传递的也应该是让人共鸣的普世价值,而不应成为某些人的特权。

       而这样一部舞剧,最成功之处,不在于它的技艺精湛,不在于它的舞台绚丽,而恰恰是因为,它跳出了专业欣赏的小圈,跳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sz315.cn ( 版权所有:苏州工业园区布加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 10223078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