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纳西族地区的美术成就,一部分表现在寺庙壁画上。白沙大宝积宫、硫璃殿、护法堂等处都保存有明代早期或晚期的大量壁画,其内容以藏传佛教、中原佛教以及道教等宗教题材为主,也有部分对现实生活中织布、捕鱼、狩猎、跳舞等生活场景的描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白沙壁画的范围指玉龙县白沙乡丽江客栈地带所有明代绘制的壁画,其中明代早期绘制的硫璃殿,晚期绘制的大宝积宫、护法堂等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纳西族寺庙壁画中的代表,在纳西族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规模较大的是大宝积宫壁画,全画宽为498厘米,高为367厘米,在如来佛金身的四周绘有一百余尊佛像,上层为三排小佛中间绘制了一位帝王和一位天女,还有二十四位神将,下层是肃穆礼佛的和尚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两位东巴首次被记录在画面中,佛座下绘有三位藏传佛教的护法神,身缠巨蟒,脚踏恶魔,怒目圆睁,牙口大张,有着一种气吞山河之势。白沙壁画是汉、藏、纳西族绘画风格的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新中国建立之后,各级政府都拨出款项对壁画进行保护,并多次组织美术专业人士对壁画进行临摹,应邀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展出,赢得了专家们很高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