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小吃]采芝斋虾籽鲞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4 09: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鲞鱼即鳓鱼,主产于我国沿海,如黄海、东海等,属近海中上层鱼类。我国北方习惯称之为“脍鱼”、“白鳞鱼”。鱼身一般长约40厘米左右,银白色、体侧扁,以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春季至初夏由外海游至近海产卵后的鲞鱼,正如产卵前的鲥鱼一样,其肉质正是最为鲜美之时,两者堪以媲美。故民间素有“来时鲥、去时鲥”之说。
    不仅如此,人们之所以对鲞鱼青睐有加、又习惯称鳓鱼为鲞鱼,相传是在2500多年前(即公元前505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当时的东海之中有若干沙洲被夷人侵占,是年夷兵进犯吴境,吴王阖闾亲自点兵出征,夷人闻之丧胆而收兵逃窜,吴王乘胜追击至东海,与夷兵各据沙洲一隅彼此对峙,相持近月而不得胜,此时忽起风暴,海上粮草无法补充,相峙两军均受风沙断粮之苦。吴王于是焚香祈天,祈祷方罢,便见东风大起、海上粼粼银波滚滚而来、环绕吴军四周,令人诧异。吴王命士兵捞起,却是银色鲜鱼即鳓鱼,于是三军饥劳顿解:而夷兵则片鳞无获,因而大败。吴军得胜回朝,阖闾与群臣相见,叙述败夷之奇遇、回想海鱼之美味,即问手下“东海所余之鱼何在?”回禀:“余者曝干载归”。吴王再尝,方知干鱼之美犹胜鲜鱼。故称为“鯗”,即美味之鱼。后俗写为“鲞”,亦泛指为曝晒之干鱼。宋范成大《吴郡志*杂志》载“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鯗字”;《正字通》中亦称“鲞,本鯗,鲞为俗写”。现《辞海》、〈现代汉语典〉等书中亦都有所叙述。
    由鲞鱼而虾子鲞鱼,则是苏州灿烂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晶。一百多年以来,苏州的食品艺人糅合了苏式烹饪和苏式蜜饯的制作技艺,最终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虾子鲞鱼。
    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所产之虾子鲞鱼在选料、漂洗、曝晒、配卤、浸制等工艺以及包装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买几盒采芝斋虾子鲞鱼回去,然后就着稠稠烫烫的稀粥,拣几块虾子鲞鱼,慢慢地品、细细地嚼,体会着口中又香又鲜又咸又甜又脆又酥的开胃滋味,无不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表的惬意和舒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8-26 15:22:44 | 只看该作者
这可是苏州老字号 注意保护啊
3#
发表于 2008-8-26 15:23:08 | 只看该作者
咱也得捧个人场。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sz315.cn ( 版权所有:苏州工业园区布加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 10223078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