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阅读重心是多达8000字的资料,快速、准确地去阅读资料无疑是成功作答的基本保障。长达8000字的材料不仅表达了观点、问题,甚至连解决办法都在其中有所体现。要想准确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就需要考生除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外,还要理解相关的材料的含义,分析材料里面包含的意义。只有充分利用好材料,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快速作答。
考生要明确的是,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其实最重要的是理解,把材料读完要有自己的认识。这种理解不能停留在知道材料讲的是什么内容上,而是要上升到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形成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本质,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这种完整的思维过程。那么才能充分如何理解给定材料呢?
下面给考生介绍几个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类,区分主次。
就像之前说的,申论材料包含着十分庞杂的文字,给定材料中除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外,也包含着许多干扰考生阅读的次要材料或无用材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把握给定材料,考生就必须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区分哪些是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和无用材料。一般而言,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楚给定材料的主题,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关系紧密的材料,是主要材料,是阅读的重点;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材料,对其应作一般了解;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没有关系的材料,是无用材料,阅读时应一眼带过。
第二是要理解材料的逻辑关系。
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对于考生理解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考生对材料组合的逻辑理解不清,无法掌握材料的总体框架,往往就无法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无法掌握给定材料的所包含的意义。
无论申论的给定资料多么复杂,总是围绕一定的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拼合而成的,所以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完全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清这种逻辑关系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只有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才能够分清层次,明确对象,正确分类,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一般而言,考生应该利用第一遍阅读的机会,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掌握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逻辑关系。在《201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一本通》中,我们就建议考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记录,不仅是考试中,在平时的复习中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三就是要准确理解出题意图,提高答题针对性。
正确领会出题意图是确保申论答题高分的关键。一些考生由于对材料中所透露的出题意图理解不清,把握不好,导致在答题中出现观点上偏差,可能会使其答卷大大失分。领会出题意图方面一般有几个方法:
要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后面的题目及作答要求。一般而言,题目及作答要求大致透露了出题者的意图,考生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并从中猜测材料的主题及出题意图。现在申论作答要求越来越明确,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规定好答题范围,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只阅读材料,还要进行仔细阅读答题要求,提高自己针对性作答的水平。
要认真研读给定材料的语气及正反逻辑。一般而言,材料里面所持的肯定语气表明出题者对某些个问题或做法持肯定看法;而否定的语气或给定材料里所提出的负面材料较多,则表明出题者对于某个问题和做法的否定态度。
要认真研读给定材料里面的经验与教训。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典型经验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些问题做法的所持的赞成性的意见;而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教训则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个问题做法所持的否定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