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光
在布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光源是主光,它是布光的关键,
将影响整个照明效果。因此,有人称它为关键光。
在被摄体的位置与拍摄位置确定以后,
被摄体的明暗效果主要由主光来完成,其受光面应该始终是布光过程中的亮面。
主光的角度变化,会立即引起被摄体的光线效果的变化。
从塑造形体出发选择好主光的位置是布光的关键性问题。
但只用一只灯照明,常常在暗部缺乏细节,没有层次,显得深暗。
所以,需要有辅助照明。
(二)辅光
辅助光是为了提高暗面的亮度,显现暗面的细节,减弱投影的强度和清晰度。
辅助光被用来调整亮面与暗面的反差,被用来调整与控制亮面与暗面的光比。
辅助光的亮度不可等于或者超过主光,
辅光愈强则光比愈小,而辅助光愈弱则光比愈大。
拍摄黑白人像时,一般的光比为2:1~4:1;
拍摄彩色人像时一般的光比为2:1~3:1,比较合适。
关于光比的控制,每一位摄影者都有自己的~套手法,
希望初学者能在摄影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
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一只灯作辅助光,其灯位在机位旁边。
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用顺光,照射物体比较均匀。
其二是顺光可避免造成多重投影。
如果把辅助光从暗面打过来,常常会因为光线不统一而失真。
(三)发光
发光是安排在被摄体后上方的聚光灯。
它的作用是照亮头顶,使头发的细节与高光都有所表现。
发光不能太靠后,因为太靠后,头发的亮面太窄,会变成轮廓光。
发光也不应太靠前,因为太靠前会照亮前额和鼻尖,那样会造成十分滑稽的效果。
(四)轮廓光
轮廓光只是照射在被摄体轮廓的边沿,在轮廓里沿形成非常窄的受光面。
所以有人称之为边缘光,也有人称为弧光。
轮廓光非常有表现力,它可以把主体的轮廓鲜明地描绘出来,
并且有利于把主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而得以突出,造成极吸引人的光线效果。
(五)背景光
专门用来照射背景的光源,叫做背景光。
背景光是用来调节背景的亮度,以利用整个画面的影调关系,以利于突出主体。
为了艺术效果的需要,灯光在背景可以形成均匀的照明效果,
明暗渐变效果、光斑变化效果等。
(六)修饰光
在上述几种光线都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已经照射到而明度欠够的地方,
用局部照明的光线来弥补。这种来弥补的光线,叫做修饰光。
在使用修饰光时,要使照射效果自然,照度要适当,
光线角度要统一,要不显露修饰的痕迹。
综上所述:一张人像作品的好与坏,同用光关系极大。
布光的奥妙就在于,
对于上述的光线结构运用的角度与强度的配合,
以及结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与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