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如果想盛装度过春夏,没有比邦罗西风格(Brossi)更为合适的了。这种源自欧洲19世纪的男人着装风格,最擅长将不成套的衬衫、上衣、长裤,搭配得十分和谐优雅。而在每年的春夏T台上,许多以优雅著称的男装品牌如Dries Van Noten、Lanvin、Dunhill等都对邦罗西的风格作出过经典的示范。
邦罗西风格 注重细节精致混搭
古代罗马帝国的著名辩士Tully,就男人穿衣的问题曾说道: “在穿衣上,中道至上。”事实上邦罗西风格并没有一定之规,“精致、注重细节”是最大的主题。在这个前提之下,各种搭配或是穿衣方法都是被允许的,但一定要看起来足够精致优雅。巴尔扎克则在《风雅生活论》里,曾说过:“风雅生活的核心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它条理清晰,和谐统一,其宗旨是赋予事物以诗意。”
不否定任何一种穿衣方式 但要足够精致
其实,在穿衣的问题上,男人一直掌握着话语权。在更早的时期,古代罗马帝国的著名辩士Tully,就男人穿衣的问题曾说道:“在穿衣上,中道至上。”“中道”的本意是说,不要否定任何一种方式。而这种包容的穿衣方式,到了19世纪的欧洲,则被演绎成了经典的“邦罗西风格(Brossi)”。
事实上,就像“中道至上”这句评论所说的一样,邦罗西风格并没有一定之规,“精致、注重细节”是最大的主题。在这个前提之下,各种搭配或是穿衣方法都是被允许的,但一定要看起来足够精致优雅。
优雅生活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理解邦罗西风格,人物事例是最好的诠释。1968年春天,面对受到当局镇压的学生运动,在突尼斯大学任哲学系教授的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已经没办法再让自己置身事外,他亲自开车接送被通缉的学生,掩护他们在自己的花园里油印传单,甚至帮忙把这些传单偷运到法国。而在每次出门开始某个危险的秘密行动前,他总要站在穿衣镜前仔细检查自己的仪容,身上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而在6月那场声势浩大的游行中,福柯本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但出门之前,他仍不忘对着穿衣镜精心打扮一番,穿上自己最钟爱的那身白色西装。走在拥挤杂乱的街上,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落脚,确保自己一身光鲜的装扮不会被染上任何污渍。
而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被视为最早男性着装偶像的英国没落贵族布鲁梅尔(Brummell)以及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前者在穷困潦倒之后很长时间里还保持着他对衣着一丝不苟、毫不马虎的习惯。据说他每天早晨要花数小时完成他的修饰程序,其中还包括洗个牛奶浴、给皮鞋的破洞上鞋油等等。而后者则为男人着装留下了许多金句,诸如 “男人的首要责任,就是去找他的裁缝师”。抑或是“粗心大意的着装是一种道德的自杀”。在他们之后,对于这种风格的追随者层出不穷,每天要在洗手间待上两个小时整理仪容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曾对自己的朋友说:男人爱打扮同宗教一样神圣。而巴尔扎克则在《风雅生活论》里,专门讨论了布鲁梅尔式的生活风格,发现“风雅生活的核心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它条理清晰,和谐统一,其宗旨是赋予事物以诗意”。
王尔德以细腻的着装气质成为男性着装偶像。
看起来,邦罗西风格就像武功高手所拥有的绝顶武学一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这只是停留在19世纪的风貌,现如今邦罗西风格最大的本事,就是搭配不成套的单件西服上衣、长裤,并看起来十分和谐优雅。因此对于中国男士来说,这是在春夏之际最适合的一种穿衣风格了。而这种单件衬衫,最初是为了休闲玩乐设计的,因此并不会搭配设计出用同一种布料制成的长裤,因此也被称为“运动外套”。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部分的男士衬衫都是由不成套的上衣、长裤搭配而成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时法国皇室热衷的紧身裤被视为“旧传统”而被禁止。直到19世纪,企业家们发展了过膝长外套的流行。至于今天大家看到的单件西服外套,是生活在英国气候较暖地区的男士发明的,当气候炎热时,男人们不可能再穿粗毛呢外套进行户外运动,因此便改良出了一种棉麻外套,搭配最薄的西服裤来穿。
到后来,这种搭配不成套衬衫的邦罗西风格,开始由电影及公众人物推行,演绎得蔚为大观。老牌男星如Fred Astaire、Gary Cooper以及Tyrone Power等,开始在电影上推行这种搭配方法。同时知名爵士乐手Louis Armstrong、艾灵顿公爵、贝西伯爵等当时知名的公众人物,都在不同场合展示着他们对于单件衬衫外套的搭配功力。他们身上的单件衬衫,多是大胆的格子图案或异想天开的花样组合。事实上,这正是衬衫风格的魅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