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5点半,130公斤西山青种枇杷乘坐MU543航班,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飞行,漂洋过海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记者向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黄炳元求证后得知:这是洞庭枇杷首次走出国门。业内人士称,突破保鲜、运输等瓶颈难题后,走出国门的洞庭枇杷将扩大销售范围,有望破解困扰农民多年的“增产不增收”难题。
前天上午,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将40箱枇杷一一打开,进行“登机前的体检”:每一颗单果重量都在35克以上、水分饱满充足、果皮表面色泽金黄。“每一颗能够走出国门的青种枇杷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因为它们代表着苏州水果的形象。”负责该项目的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文渊告诉记者。其实,生鲜水果要想达到出口水准,除了在外观、口感等硬件条件上有严格要求外,在“出身基因”等先天条件方面的要求更堪称“苛刻”。金文渊向记者介绍,出口国外的生鲜水果必须产自水果生产备案基地,基地的水质、土壤、农药残余等方面都受到商检部门严格监控。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口新加坡的青种枇杷来自金庭镇缥缈村的水果基地,面积达300多亩。
洞庭枇杷品质优良,深受苏州及周边地区消费者青睐,但为何至今才走出国门?这与枇杷对贮藏、运输的特殊要求有关。记者了解到,洞庭枇杷属于易腐烂、不耐储藏的水果,一般上市时间只有半个月左右,运输时稍有碰撞就会留下疤痕,导致枇杷很难运出苏州市。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从2003年起就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的多项农业攻关项目,枇杷等鲜果的保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技术人员介绍,这批坐着飞机出国的枇杷采用的便是先进的保鲜技术,通过调节储藏包装小环境气氛条件,调控果实的呼吸代谢速度,使枇杷的保鲜期延长。
目前,除了碧螺春茶叶外,枇杷是东、西山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各地枇杷果园不断扩种,集中上市期间枇杷的销量问题已经不可避免。“今年枇杷是小年,销量不错。但去年遇到特大丰收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烂在树上。”缥缈村村民老黄告诉记者。而枇杷走出国门扩大市场区域,不但能让农民免受“增产不增收”的烦恼,也可明显提高附加值。记者获悉,首批进入新加坡市场的青种枇杷价格为24新币(约109元人民币)/公斤,而今年虽然货源较少,但在苏州本地市场上,最高售价也不过60元/公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