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标题: 泡茶与沏茶的基本步骤 [打印本页]

作者: sz315-6    时间: 2013-11-25 11:23
标题: 泡茶与沏茶的基本步骤
本帖最后由 sz315-6 于 2013-11-25 11:25 编辑

      要喝到一壶好茶,茶叶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是沏茶与泡茶的顺序步骤与工艺手法也非常关键。因为稍有不慎,好茶也会失去甘香与醇味,白白浪费了。


      沏茶步骤

      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沏茶技术包括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茶叶用量、沏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沏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温度
      
浸泡的时间是随“置茶量”而定的,茶叶放得多,浸泡的时间要短,茶叶放得少,时间就要拉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也跟着变化,浸泡的时间短,可以多泡几次,浸泡的时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一定减少。

      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有直接关系,这“关系”包括:

      口感上,茶性表现的差异
      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婴儿般活的感觉会降低,白毫乌龙如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女性般娇艳、阴柔的感觉会消失;铁观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

      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
      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减少。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水温低,所需时间长。

      苦涩味强弱的控制
      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减弱。所以苦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涩味太强的,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为达所需的浓度,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或延长时间;后者就必须增加茶量。


      什么茶用什么水温冲泡易得出高品质的茶汤?

      可区分为三大类说明:

      低温(70℃~80℃):用以冲泡龙井、碧螺春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黄茶类。

      中温(80℃~90℃):用以冲泡白毫乌龙等嫩采的乌龙茶,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以及虽带嫩芽,但重萎雕的白茶(如白毫银针)与红茶。

      高温(90℃~100℃):用以冲泡采开面叶为主的乌龙茶,如包种、冻顶、铁观音、水仙、武夷岩茶等,以及后发酵的普洱茶。这两类偏嫩采者,水温要低,偏成熟叶者,水温要高。上述乌龙茶之焙火高者,水温要高,焙火轻者,水温要低。

      泡茶用水是先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或是需要多高的水温就烧到所需温即可?这要看水质是否需要杀菌或利用高温降低某些矿物质与杀菌剂而定,如果需要,先将水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如果不需要,直接加温到所需温度即可。因为水开滚太久,水中气体含量会降低,不利香气挥发,这也就是所谓水不可烧老的道理。







欢迎光临 苏州消费网 (http://bbs.sz3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