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消费网
标题:
【创新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文化的摇篮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联盟
时间:
2011-11-13 04:26
标题:
【创新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文化的摇篮
本帖最后由 风仍在吹 于 2012-8-22 11:16 编辑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早在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就号召我们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吹响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军号。教育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肩负起发展创新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让校园成为培育创新文化的摇篮。
创新文化是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领先时代潮流的先进文化,是有利于新事物诞生和成长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准则的总称,是新时期对文化创造性的升华。大学是坚持人类道德风尚、文化希望、科学理想之价值使命的重要场所,再也没有其他社会机构能够取代大学而承担探求真理、弘扬正气的文化重任了。大学不仅应该是人类智慧的大脑,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还应该是人类照亮黑暗、驱逐愚昧的良知和火把,是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间喷薄而出的浩然正气,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胆识、勇气、志向和智慧。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创新主体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特征,符合创新规律,从而实现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创新文化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需要有一个人人精神焕发、心情欢畅、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环境。古往今来,科学昌盛与经济繁荣,都需要宽松的环境,所以,改革开放首先强调的是解放思想,破除禁锢人们头脑的桎栲,人们的聪明智慧才会不断涌现。为此,高校一定要努力做到:一是倡导学术自由,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与碰撞;二是倡导学术平等,不迷信权威,任何人都可以平等的搞研究开发;三是宽容失败,允许创新失败,不允许不创新;四是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形成人人谈论新思想、新主意、新试验,使不思进取、不创新的人难以立足。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人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生命有限,智慧无穷”,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所以培育创新文化,实质是变革人的观念和人的思维模式。特别是要着力培育有独到见解、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因为他们是创新文化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推进者。人总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最没有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活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师生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提倡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真正让创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大力弘扬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指大学以拟人格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在校园传统文化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校园精神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并业已被全校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高境界,统领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理想之所在,内涵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研究精神等。大学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大学校长的文化自觉意识,折射出的独特感染力、凝聚力、约束力和辐射力,极大地影响着校园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品格行为等的养成。当前尤其要提倡和鼓励的大学精神有:一是崇尚学术,探索真理;二是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三是追求个性,求新求异;四是勇于尝试,勤于实践。学校应以创新文化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独立创新、批判求真精神,使大学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当前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和构建:尊重人才,尊重人的精神力量,尊重人的创造力,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不同群体与个体的意见。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一切从实际出发,严谨治学,规避急功近利、浮躁习气。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尊重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提倡建设性的批判思维,鼓励探索、宽容失败,鼓励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积极活跃的学术氛闱。学术无禁区,体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科学道德、科学规范的和谐统一。构建信任、平等、开放、合作的学术平台和人际关系。在开放式的学术平台上实现学科的综合交叉、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合作和竞争互动,不迷信权威,不论资排辈,不排斥少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让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施展才干。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
作者:
射蒜大跳
时间:
2011-11-13 13:03
我们美丽的学校呦
作者:
维斯泰洛斯
时间:
2011-11-13 16:37
顶贴是一种美德,不顶不厚道.
作者:
刁得一妹妹
时间:
2011-11-13 19:11
顶一个吧。。虽然看过了。。
欢迎光临 苏州消费网 (http://bbs.sz3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